熔融指數儀是評估熱塑性塑料流動性能的關鍵設備,廣泛應用于塑料原料生產、改性加工與質量檢驗領域。其測試結果直接影響材料加工工藝的設定與產品一致性。為確保
熔融指數儀測量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重復性,必須遵循科學規范的操作流程,讓其精準丈量每一克材料的流動性。

1、開機預熱與環境準備
接通電源,開啟加熱系統。根據測試標準(如ASTMD1238或ISO1133)設定目標溫度(如PE常用190℃,PP常用230℃)。預熱時間不少于30分鐘,確保料筒內部溫度均勻穩定。同時檢查實驗室環境是否清潔、無強風直吹,避免影響溫度場。
2、清潔料筒與口模
使用專用通針和銅刷清理料筒內壁及口模孔道,去除殘留物。若更換材料類型,需用高密度聚乙烯(HDPE)或清洗料進行高溫沖洗,防止交叉污染。
3、裝填樣品
稱取約4–5克待測塑料顆粒或粉末,通過漏斗緩慢倒入預熱的料筒中,避免灑落。將活塞桿垂直插入,輕放不施壓,讓樣品在重力下初步壓實。
4、加載砝碼與熔融恒溫
待樣品裝入后,將標準砝碼平穩放置于活塞桿頂部。開始計時,讓材料在設定溫度和負荷下熔融4–6分鐘,確保塑化,消除氣泡和溫度梯度。
5、切割取樣與稱重
當熔體從口模下端穩定流出時,用自動或手動切刀在規定時間間隔(如30秒)切割樣條。連續切割3–5段,取其中3段完整樣條,用精密電子天平稱重(精確至0.001g)。
6、計算結果與設備清理
根據公式:MFI=(平均樣條重量×600)/切樣時間(秒),計算熔融指數(單位:g/10min)。測試結束后,迅速取出剩余物料,再次清潔料筒、活塞和口模,防止冷卻后堵塞。